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四章、偷袭

不管在信仰上属于平行派、演进派或是没有信仰,总会有人想找出关于静境或关于自身的各种意义。

从哪里来,又将会去哪里?

为什么存在?

静境是怎么出现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线索。当市政大楼的情报交易以意想不到的结论戛然而止时,徐皓钧正站在菲亚家里的办公桌前摊开那本记录『万物』的笔记,紧皱着眉想看懂上面的内容在说什么。

光是开头的一段话:【初次接触『万物』,构成接近无机物,无法分析物质,询问固定答案与开放答案的问题,确认具备逻辑与思考能力。】就难以想像『万物』到底是什么,感觉像某种ai人工智慧系统。

如果是一套系统,作者想取得什么?总不会要研究电脑零组件吧?

接下来的记录大多类似,只是把难度提高测试『万物』的反应与智力程度。笔记越往后的内容越让人惊讶,记下实验记录的人假设语言、地理、歷史、物理、化学、数学等科目没有『万物』不知道的,不料实验结果出人意表,『万物』仅具备高度语言能力,其馀一概不行。

作者和团队在连续记录好几天的失败后,终于在纸页上留下【证实不具备数理与空间推演能力,对人类歷史地理一无所知,物理化学地球科学无法沟通专有名词。瓶颈,除了聊聊人生哲学没有其他用途!】

从这些失败的记录看起来,『万物』是透过某种实验研发出来的失败品,徐皓钧不断的往前翻到第一页确认作者写的是『接触』,意思应该是发现,而不是发明。

可以确定这个研究员非常非常有耐心,依照记载,曾经同一天有六个不同团队轮流对『万物』进行各种测试都是失败,漫长的时间化作书页在他手中快速翻过。

最后终于只剩下作者的团队独自继续研究,经费几乎断绝,可以想像一群人在暗无天日的房间对着某个玻璃罩里的事物深深叹息,考虑放弃。

过了几百或上千页,过程中无聊到徐皓钧数度中断阅读,连菲亚家的格局都快依照墙上的痕跡还原出三个版本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办法抗拒回到桌前读完这本笔记的想法,终于看到几乎一整页的空白大大写着【我终于搞懂了!】,最后一页,没了。

就这样?我到底看了什么?徐皓钧气到把那本笔记用力闔上,一整本的失败记录到最后成功了什么都没留下!花那么多时间看一大堆没头没尾的记录,连『万物』的形状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